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热色戒,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蜜柚,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V蜜桃1
>>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3 -> 全國兩會 ->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
2022年,寧夏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去向落實率97.3%,同比增幅全國第一
專業建在重點產業鏈上
——寧夏高校精準發力促學子就業
2023-04-07 07:07:16   
2023-04-07 07:07:16    來源:寧夏日報

  人才拔節生長,離不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沃土。

  寧夏為有效破解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與國家戰略同向同行,與地方經濟相融相生,專業建在重點產業鏈上,精準發力,破除供需錯配之下的人才掣肘,進而帶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四鏈融合”,促進就業。2022年,寧夏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去向落實率97.3%,同比增幅全國第一。

  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著力優化學科專業布局

  常占東從寧夏大學畢業,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加入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如今已成長為公司副總經理。常占東只是寧夏大學100余名入職這家企業的畢業生之一。畢業生就業質量是檢驗高校辦學水平的主要標準。寧夏大學按照“聚焦主體學科,形成特色優勢”的思路,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調整組建了生態與環境學院、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圍繞“雙一流”建設和現代化工產業,整合化學化工學院與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整體提升化學工程與技術一流學科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產業需求的能力。

  本科生院院長張亞紅表示,圍繞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葡萄酒、枸杞、文化旅游等“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發展,寧夏大學還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和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等學科專業進行了優化整合,組建了食品與葡萄酒學院,成立了材料與新能源學院;在林學本科專業設置枸杞方向,在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置了枸杞工程二級學科研究生招生專業;在中衛校區設置了文化旅游專業,整體提升寧夏大學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

  專業緊跟產業“跑”,寧夏大學探索出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群的引領帶動下,機械工程學科探索形成了“一流學科支撐、校企深度協同、雙向國際聯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技術創新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能力,培養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的卓越工程師。與吳忠儀表、共享集團等企業建立校企“共享高端人才”機制,形成了一支企業技術骨干與校內教師相融合的學業導師隊伍。聯合開展“卓越計劃”本科生、專業學位研究生“1+1”培養,通過精細化、企業化培養,找到了落實新工科“應對變化、塑造未來”建設理念的切入點。寧夏大學2022屆畢業生6780人,比上年增加7.7%。截至2022年8月31日,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達到88.11%,比上年增長10.15個百分點。

  產教融合,深推校企同向而行服務經濟發展

  走進位于上海浦東的施耐德(上海)電器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忙碌地組裝機械設備。寧夏理工學院新能源現代產業學院畢業班學生張逸和趙彥文正在為電氣柜熟練打板接線,兩人均與該企業達成就業意向。

  新能源現代產業學院組織張逸等一批即將畢業的學生分赴區內外多家企業,走上生產一線實習。這只是寧夏理工學院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形式,提高學校適應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教育的綜合實力、服務經濟建設的縮影。

  “深化產教融合,是促進教育系統落實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寶貴歷史契機?!睂幭睦砉W院教務處處長王學軍介紹,學院立足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圍繞“服務地方、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主線,加大產教深度融合,深化與企業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建隊伍、共建基地、共建就業、共建課題、共建管理機制。

  在拓展深化產業學院建設上,學校與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鵬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等優秀企業建立了9個產業學院。截至目前,已累計培養學生881名,共建課程97門,共建實驗室54個,組織學生生產實習285人次,培訓“1+X”證書206人次,互派專家62人次,共同承擔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項目25項。

  其中,與北京廣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民航現代產業學院,學院實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適應民航業需求與發展的高素質國際化應用型人才。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100%。與東軟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等共建數字信息現代產業學院,以自治區“六新”產業發展所需技術及人才為建設目標,積極服務寧夏數字信息產業發展。自成立以來,向IT類企事業單位輸送各級各類畢業生360余人,為社會各行業企業培訓員工1800多人次。寧夏理工學院黨委書記任全錄表示:“我們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充分發揮高??萍己椭橇瀯?,用實際行動為寧夏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p>

  據悉,日前我區確定建設6所普通本科院校自治區級現代產業學院,緊密對接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特色培養新模式和高校服務區域發展新路徑,為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記者 高 菲)

【編輯】:王小梅
【責任編輯】:賀璐璐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新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署)網出證(寧)字第008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050號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 寧ICP備10000675號-4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热色戒,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蜜柚,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V蜜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