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思政課一體化是指將各個年級學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整合到同一體系下進行教學,這是由課程目標的同一化屬性決定的。這種教學模式旨在打破年級間的教育孤島,形成一個緊密聯系、開放性的知識體系,更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方式。思政課主要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盡管各學段思政課在知識、能力、情感、價值等具體目標上有所不同,但落腳點都是立德樹人,決定了一體化建設的內在要求。隨著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各領域和生產生活全過程,也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思政課關乎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塑造。思政課在不同學段所傳達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是一樣的,其目的是塑造國民精神,培養強烈的民族意識,使各學段的學生能夠與中國共產黨同向同行,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價值認同和國家認同。各學段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思政課一體化更有利于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大中小學思政課課標的同一性,客觀要求在大中小學課程、教材、資源、教學、隊伍、機制等方面構建一體化,以提升育人效果。思政課是承擔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思政教育就需要整體謀劃、縱向貫穿、循序漸進、一體推進。
對學生健康成長來說,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內在需要。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教育的連續性、貫通性。青少年成長過程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學生在各個學段,雖然身心特征、思維認知、性格特點等不盡相同,但認知方式由稚嫩到成熟,具有漸進性和一體化特征。相應來說,思政課教育設計分階段而又一體化十分必要。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大系統工程,涵蓋國家、省、市、縣,涉及大學、中學、小學學段,融合大中小學多門思政課程。這項意識形態領域的宏大工程,應著力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立足教育內容的一致性、教育對象的連續性,構建共同體接續性。在推進過程中,需要發揮全國和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平臺、基地、中心、工作室等作用,用好各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形成共同體建設合力。在“政府主導、高校牽引、中小學協同”三位一體的框架下,充分用好各種資源,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在資源共享、教師共育、平臺共建上下足功夫,才能把“大思政”做大做強。(寧夏新聞網特約網評員 張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