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上,銀川市政府分別與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等10余所高校簽訂了《校地人才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開展產業人才“定點引育”計劃,建立高端人才“定期輸送”機制,并搭建科研合作“定向轉化”平臺,為實施強首府戰略、建設先行區示范市注入源源不斷的青年人才力量。
啟動儀式后,銀川市還舉辦了大型招才引智雙選會,20余家事業單位、200余家銀川市及寧東重點企業等用人單位參加,涵蓋新型材料、清潔能源、 裝備制造等17個產業行業領域,崗位需求人數近7000人?;顒蝇F場吸引了大量來自寧夏及周邊地區高校畢業生和社會各界求職人士參與。
青年人才可獲補貼補助
對于全日制博士和重點院校重點學科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到企業工作的,按月分別給予5000元、3000元補助;到事業單位工作的,按月分別給予4000元、2000元補助,可連續補助5年。
對于進入銀川市企業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每月給予1200元生活補貼,本科畢業生每月給予800元生活補貼,可連續發放2年。
銀川市重點產業重點企業新入職的大中專(技工)院校畢業生,在一線技能崗位的,市財政每人每月給予400元生活補貼,最長補貼時間1年。
加大預引進優秀在讀博士、在讀碩士支持力度,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可與銀川企事業單位提前簽訂預引進協議,讀書期間按照每人每年3萬元、2萬元標準連續資助1至3年,畢業后服務不少于5年。預引進博士碩士畢業到事業單位工作沒有空編的可通過“先進后出”辦法解決。
“帶編入企”政策
對進入銀川市各類企業從事科技研發、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科技創新人才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來銀創辦企業的人才,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可以申請事業編制、保留事業身份,帶編入企開展科技研發并合理取酬。引進人才服務期限為3年,期滿后選擇留在企業工作的,放棄事業身份,解除事業單位人事關系,收回人才專項事業編制;返回事業單位工作的,保留事業身份,統籌安排進入銀川市相關事業單位。
專業對口的全日制“雙一流”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急需緊缺人才可免筆試、免面試直接考核錄用。
人才“安居”政策
新引進博士研究生進入銀川企事業單位工作,可按“七五折”價格購買高端人才共有產權房。碩士研究生首次在銀入企就業創業的,個人每年承擔3萬元房款,6年后即可獲得面積90平方米以內青年人才共有產權房的全部產權;新就業大學本科生享受“拎包入住”的免租金人才公寓;為有意向來銀就業的大學生提供短期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做到青年大學生來到銀川,保證人人有房住。
此外,銀川市新市民、青年人以及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和創業人員,可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須滿足在銀川市市轄三區無自有住房,且年滿18周歲。
職稱評聘政策
全職引進和自主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在銀川工作滿1年不受崗位職數限制擇優評聘高級職稱,“雙一流”大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滿1年且業績良好的可評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
創新創業支持政策
對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掌握專利(核心)技術的優秀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
畢業兩年內大學生在銀創業初始階段經登記注冊并正常營業6個月以上的,在登記注冊后半年內可給予一次性初始創業補貼5000元,自登記注冊之日起連續正常經營1年以上,可一次性給予12000元創業補貼(兩次申領的創業補助資金累計不超過12000元)。在校大學生在銀創業初始階段經登記注冊并正常營業3個月以上的,在登記注冊后半年內可給予一次性初始創業補貼3000元;自登記注冊之日起連續正常經營1年以上,可一次性給予10000元創業補貼(兩次申領的創業補助資金累計不超過10000元)。
此外,對畢業5年內在寧創業的大學生,可提供最高30萬元個人創業擔保貸款。
“西部計劃”和“三支一扶”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由中央財政支持,招募選派一定數量西部計劃全國項目志愿者到西部地區基層工作,服務期為1到3年。
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是每年有計劃地招募適當數量的大專及以上應屆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水利服務和幫扶鄉村振興工作。招募的“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期限為2年,“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期間享受生活補貼、社會保險補貼,以及一次性安家費補貼。招募按照公開計劃、自愿報名、考試選拔、組織派遣的方式進行。
“零門檻”落戶政策
取得中專以上學歷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均可在銀川市任意城鎮公安派出所或社區集體戶入戶,并可遷入本人、配偶、子女或父母戶口。通過跨省通辦當場辦理。
入戶提交的材料包括:中專以上畢業證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原居民戶口簿;原居民戶口簿不能證明直系親屬關系的,出具結婚證、出生醫學證明或其他能證明關系的材料。
科技創新人才政策
銀川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培養期為3年。其中領軍人才不超過30萬元/人,創新團隊不超過50萬元/個(柔性引進不超過30萬元/個)。培養經費按照40%、30%、30%的比例分3年撥付。培養經費實行包干制,主要用于人才培養提升、人才服務保障、科技學術研究和創新活動開展等支出。
自治區科技領軍人才培養期為5年,在培養期內給予最高100萬元經費支持,由自治區人才專項資金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各按50%比例分擔,入選當年撥付50萬元,其余經費根據年度任務推進、專項經費支出、年度預算申請等情況分期撥付。
新組建的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期為3年,自治區在建設期內給予最高200萬元經費支持(自治區人才專項和科技創新專項各按50%比例承擔),其中批復組建當年支持100萬元,其余經費根據建設方案中年度任務推進情況和專項經費支出進度分期撥付。(記者 張雪梅)
銀川市大型招才引智雙選會現場。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